1、毛竹笋毛竹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江南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春笋,以笋尖刚露出土面时挖取的春笋品质最好,笋壳底色淡黄,单个重1~1.5公斤。笋体露出土面后,笋壳色泽变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称为“毛笋”,单个重2~5公斤。冬季可挖取冬笋,笋体略呈纺锤形,单个重0.25~0.75公斤,肉质细嫩,夏秋间可采掘鞭笋,笋体细长,单个重0.1~0.2公斤。亩产春笋750~1000公斤,冬笋和鞭笋50~100公斤。

3、红哺鸡笋红哺鸡笋别称红笋,浙江栽培,竹秆高5~5.3米,横径约6厘米,出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笋壳褐红,有黑色斑点和小斑块,中央约1/3青色带紫,笋长33厘米左右,基部粗3~5厘米,单个重0.25~0.3公斤,亩产春笋200~250公斤。

5、麻竹笋麻竹别称甜竹、大叶乌竹等,竹秆丛生,高20~23米,横径10~20厘米,出笋期5~11月,以7~8月最盛。笋壳黄绿色,有暗紫色毛。笋长约26厘米,基部粗约13厘米,单个重1公斤,大的3~4公斤,肉质较粗,主要制笋干和罐头笋。亩产1000~1500公斤。

7、箭竹笋箭竹别称滑竹、箭竹仔等,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箭竹不仅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其笋也可供人食用。分布从秦岭南坡的佛坪经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宝兴最后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包括甘肃南部、陕西、云南、湖北、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