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丹参,又名丹参,还有赤参、山参、奔马草、血参根、壬参、赤参、血参、红丹参、夏丹参、紫参等别称。为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茎。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药物形态
1、全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顶端小叶片较侧生叶片大,小叶片卵圆形。轮伞花序项生兼腋生,花唇形,蓝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较上唇短。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应用与配伍
1、 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本品功能活血化瘀,善调妇女经水,为妇科要药。《妇人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可单味为末,酒调服;亦常配当归、川芎、益母革等同用,以加强疗效。现代临床还常以本品为主,治子宫外孕:若急性期腹腔内大量出血者,配赤芍、桃仁;若慢性期腹腔内血液已凝成包块者,更加三棱、莪术。

3、 用于疮疡痈肿。本品性寒凉血,又能活血,有清瘀热以消痈肿之功。常配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4、 用于热病烦躁神昏及杂病心悸心眠等。本品能凉血安神,治热病邪入心营,配生地、黄连、竹叶:治杂病血不养心,心火偏旺之心悸失眠,则配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近代临床还以本品治缺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等,均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