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味辛,甘,性热,属温热药。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的作用。其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旧称“命门之火”),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
肾阳虚衰(旧称命门真火不足)而致虚阳上越,出现面赤,虚喘,扦出如油、足膝寒冷、脉虚无根、尺脉微弱等症,此为真寒假热的戴阳证,须速用好肉桂引火归元,纳气归肾,常配 合熟地、山萸,五味子、人参、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等同用。如肾火上浮而出现上热(口干、喉痛、牙痛,不红不肿,夜间加重,痛连齿颊),下寒(腰痛,腿足发凉,便溏,尺脉弱)之证,也可用 肉桂引火归元,常配合元参,川断,牛膝,熟地,知母、细辛,桑寄生等同用(这时肉桂用三至八分即可)。附子的作用迅速急烈,能回阴寒证中几欲散失的阳气(回阳救逆),故前人称它能“救阴中 之阳”。肉桂的作用和缓浑厚,能补下焦肾中不足的真火(沮补肾阳),更能引火归元,以患无根之火,故前人称它能“救阳中之阳”。救急药中多用附子,补益药中多用肉桂。
干姜温中逐寒,偏入脾经气分,回阳通脉,兼通心阳。
肉桂温中逐寒,偏入肾经血分,抑肝扶脾,兼交心肾。
质量好药力足的肉桂称“紫油桂”,刮去外面粗皮及里面薄皮的称“桂心”,性不太燥,适用于助心阳,交心肾,幼桂树皮,称“官桂”,力弱性燥,适用于温中燥湿。一般通称肉桂。
用量一般二分至一钱半,特殊重症可用三至五钱。阴虚火旺,热病伤津者忌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石脂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