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钱文忠教授的一篇归铽翟克博文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继续公开讨论。再次申明:真理不辨不明,我相信钱文忠兄会欢迎这种公开的讨论。我不是来参加贯断柴垸辩论赛的,只是一种心平气和的讨论。因为很多教育方法本身难以说是对还是说错,只是要看在具体情况下是否适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度”把握的是否合适。所以讨论的结果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以及如何把握度。为避免我断章取义,敬请细细阅读钱兄原文。
我们主要讨论家庭教育。
讨论话题三、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
原文: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让我一一分析钱兄的几个论断:
(1)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不知道钱兄这个回忆是否也是虚幻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童年的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忧无虑,也有很多烦恼,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有快乐的,很多人是很快乐的。
(2)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个论断不知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感到快乐,难道是那么难吗?参考一下:“家庭教育中该谁说了算”续篇——一个精彩小故事的点评
那么文中的嘟嘟就有很可能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了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有效呢?以撒谎为例,参考博文:如何看待孩子说谎话,问题根源其实大多在于大人身上,你去打骂孩子,不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吗?再以写作业为例,孩子不爱写作业是有多种原因,要找到、理解其原因,针对性去解决,打骂经常适得其反。参考:学做自己孩子的心理咨询师(之一)-----理解孩子,从孩子学会专心写作业谈起。
2、“不对孩子让步”,有时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想法、做法虽然与父母不同,但不见得是错误的。
(1)钱兄的例子
钱兄是个说实话的人,从与儿子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
钱兄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
(2)父子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的一定是错的吗?
其实这件事没有那么钱兄说的那么玄乎,好像关乎着民族的命运一样。其实倒塌的只是父权的权威。当父子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冒昧地揣度一下:钱兄是否认为“一般来讲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呢?
其实谁能知道自己所坚持的一定正确呢?连毛主席都不可以。钱兄在以这种口气教训孩子错了的时候,本身可能就是错的,而他自己却不自知。儿子的观点我倒以为非常好。一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即使父亲从这个角度说是对的,也不能否认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看也是对的啊。
(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犯错”的标签
既然父亲的想法不见得是正确的,而“孩子的想法与自己不相符合”不见得是错的,那为什么不放下你父亲的威严,俯下身子,听听孩子的意见呢?这里其实不存在要不要让步的问题,尊重、理解、接纳孩子的想法本来就是孩子应得到的权利,凭什么要剥夺这个权利呢?就因为是父亲吗?还是认为父亲在所有问题都比孩子高明。
有的父母凡事爱给孩子贴上“犯错误”的标签,其实这些所谓的错误可能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义正词严地要求父母”不要对孩子这样的错误让步“,不亦滑稽可笑乎!参见我的博文:孩子犯了错怎么办。
(4)我提倡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这看似是一种让钱兄无法忍受的让步。
孩子虽然还是孩子,但是他也是有权利得到尊重、理解和接纳的,对孩子让步,其实是把孩子应得的权利还给他。我一直提倡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参考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改变孩子的性格。看起来这是一种钱兄无可忍受的让步,但是,这种所谓的让步,会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不也很好吗?
(5)为了心理健康、幸福,哪种方法更好?
钱兄是重视心理健康的,他说: 我现在只希望孩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孩子考不考国内的大学我无所谓,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过完这样一辈子。我举双手表示赞成,我的观点完全相同。参考我的育儿目标。
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呢?对孩子不让步,其实质就是认为父母的想法是对的,是应该坚持的;为了孩子好,应该用大人的想法来管教。这种教育思想当然也有其优点,但是如果做得过头了,他判断事情的标准可能是“是否会得到父母的肯定”,而可能不会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兴趣出发,而且被迫从“自己的董事长”变成打工者,变成为了父母而活着,这是一个压抑的自我,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随着孩子青春期的来临,自我意识的觉醒,父子之间必然容易出现矛盾冲突,钱兄也就会常常感受到“传统教育的崩塌”。
(6)现实的情况下最需要提倡的是什么?
由于普遍认识到娇生惯养的危害,中国家庭教育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干预太多,而不是限制太少,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提倡学会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学会给孩子让步,更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