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充分认识社团活动重要意义。小学社团,是校园中具有共同爱好、特长的学生,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个群体,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团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一方面,在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指引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和内在需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有合作意识,直接影响了学生良好情商的发展,有利于孩子自主、合作、探究习惯的形成。

3、第三,确定社团活动的数量。这个方面,我们一般情况是根据往年的特点,结合上学期开展情况来制定。在原有基础上,优存劣汰,大概就是15个以上。小科技、小发明、机器人等社团要继续加强。

5、第五,认真做好课堂活动要求。一是辅导员老师必须遵守学校候课制度,提前5分钟进入社团,按时上课;当日若请假,必须提前向主管领导反馈、请假。二是两个校区的活动时间要规划好:5:00-5:40。三是每次活动都要有内容、有作业。四是辅导员老师要积极做好学生的考勤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