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巩义,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2 杜甫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在三十五岁以后,在长安应试,但是...
-
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
-
杜甫(712年2月12日 [1]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宗文生子嗣绍,其后世迁福建邵武府(今邵武市),这一支...
-
杜甫人生4个阶段的简介 简介 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我们通常说其人生的四个阶段,是指20岁以后的生活。第一个阶段是南北壮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代表作:《望岳》。第二个阶段是困居...
-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的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主要生活在中唐时代,此时社会开始变动,男女老少多为生活所困,夫妻经历分离,妻离子散,因此他的诗歌风格多为沉郁悲怆。他满腹诗才,胸怀大志。几乎所有诗人都有这一特点,胸怀大志,可能是时代原因,他们都想升官、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可能是因为超于常人的才华,带给他们...
-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 正文 1 1,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
-
1、流亡时间、地点及代表作: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被贬到华州任华州司功参军。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安史之乱中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创作...
-
会当凌 正文 1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现人生哲理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出自:《望岳》作者:杜专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属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
“笔底波澜”不但是说杜甫笔底波澜壮阔,诗歌艺术价值极高;还反映了杜甫的情感倾向,即关注民生,与民同悲,哀民所哀,因此而情感波澜。出自——郭沫若先生的 正文 1 这是后人对杜甫的评价。上句评人,下句论诗。上句“疮痍”既是是指杜甫历尽世事沧桑,一生不得志,最终贫病而死的人生经历,又是指杜甫经历的...
-
《房兵曹胡马诗》作者:杜甫 朝代:唐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译文对照: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这马奔驰...
-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地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赠李白》。全诗如下: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译文如下: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是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
-
是杜甫赞扬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创的“八阵图”。《八阵图》是唐代诗人杜甫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全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扩展资料...
-
房兵曹胡马诗意是什么 简介 诗意: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房兵曹胡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用...
-
你生于哪一个月度?你的代表鲜花是什么,历史上,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花的国度。屈原以兰喻己,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间,杜甫寻花江畔……花,是天地间钟灵神秀所聚,亦是历史里文化气节所凝。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其代表性的鲜花,称为花历。下面来介绍一下12个月
-
1、绝句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2、惠崇春江晚景作者:北宋文学家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
-
客至这首诗是杜甫人生中五十岁时写下的。创作背景: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客至杜甫〔唐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
-
诗中的主人公,是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王季友,《全唐诗》中这样介绍他:“王季友,河南人。家贫卖履,博极群书。豫章太守李勉引为宾客,甚敬之,杜甫诗 正文 1 意思是:天上的浮云分明像件清白干净的衣服,一会儿却变成一只灰毛狗的样子了;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人生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事儿哪样没有呢!出自:杜甫...
-
什么是集合关系?简介 集合关系即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包含、交叉、全异四中。工具/原料 逻辑关系 集合关系 方法/步骤 1 全同关系,就是两个东西的一样的,比如:山东也叫鲁,马铃薯也叫土豆,杜甫是诗圣,罗曼蒂克也叫浪漫 2 包含关系,是指一件东西包含于,属于某一种类。比如:香蕉属于水果类,仙人...
-
杜甫的《赠花聊》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简介 原诗名应是《赠花卿》,脍炙人口的一句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赠花卿唐代: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
-
扩展资料《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
-
,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
-
”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意思是眼里只看见了新人笑容,却不听闻原先的旧人的哭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丈夫爱上貌美如花的新妇。此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佳人》,原文节选如下: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
-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次年,长安陷落。诗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五首·其二作者:赵翼;朝代: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翻译:李白和杜甫的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但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论诗五首·其二赏析...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什么 简介 意思: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出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
-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前一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出自清朝诗人赵翼的《论诗(五首)》。原诗如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
-
不被世俗所理解。2、读书的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读书有成的人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书是要下苦功夫的:孔子韦编三绝、刘秀手不释卷、杜甫读书破万卷……至于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之类,哪一个不是孜孜以求?“为之者不如好之者,...
-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厉声教的《观潮有感》等。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一样,古绝之形成...
-
人皆有名字,但古人会因名字而惹起的事端,引出的烦恼,甚至招致的灾祸。中国是一个识文懂礼的大国,别人问你姓氏名谁时,都要加一个“贵”字来表示尊重对方。“有来无回非礼也“,同样,你回答时也同样要说一声”免贵“以表示自谦、说明自己和大家一样,在姓氏上不分贵贱。扩展资料:古代称呼他人的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