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1、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
-
在唐代,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为近体诗,同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
-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代最为兴盛的诗歌形式。有五律七律还有绝句。称为格律是因为对音调韵律格式押韵有严格要求。古体诗则是指唐以前,不限音律、格式的诗歌形式,多以歌、吟、行等开头,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可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扩展资料古诗分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
-
1 按内容可分别: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现代诗。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一、按内容分类1、叙事诗叙事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初期叙事诗就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以叙述历史或当代的事件为内容的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近体诗,又称 正文 1 综述全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所以上一句是不解藏踪迹。这个是白居易 (唐代)的池上。古诗: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
-
简介 七言绝句格律是什么: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
-
简介 我国没有形容隔辈亲的七绝诗。七言绝句是汉族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唯见青山不见君是什么诗 简介 作者出处不详。全诗如下:唯见青山不见君,殚尽红颜如神明。俗世长安荣昌盛,僧侣何曾不动心。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
-
简介 “本是同根生”出自: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
-
“云出十里,未及孤村”出自顾成的《见离》。原文:在最后一页,书变得透明。那些鱼游泳,面色晴暗。生活在渔具之间,云出十里,未及孤村。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
-
简介 一入红尘深似海,从此快乐是路人。这句话意思是:踏入繁华的都市,经历世间的悲欢离合,也就没有了快乐。 出自:唐 崔郊——《赠婢诗》 原文: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赏析: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自己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
-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
-
“浣溪沙”词牌名的来历是什么 简介 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指洗涤、...
-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虚对实,实对虚。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扩展资料近体诗...
-
鱼对鸟。对韵歌原名《笠翁对韵》,原文节选如下:鱼对鸟,鸽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扩展资料:《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
-
一二三四声对应平仄是什么 简介 一二三四声对应平仄:一二为平,三四为仄。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像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
-
成就综述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
-
什么是“三平尾”简介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要平仄错落,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是困难的,因此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诗词中的“佳节”应对仗什么 简介 佳节属偏正结构 佳(形容词)+节(名词)可以找这个类型进行对仗,比较好的寓意的诗词中见到的如良辰、玉舟、丰年意义中性的如浮生、故园并没有一定的规矩,符合整体的意思即可。古典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近体诗的对仗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律诗中的颔(三、四句)、颈(五、六句)这...
-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写诗的格式对仗: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
-
《笠翁对韵》全文逐句解释是什么 简介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
-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笠翁对韵》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年代:明末清初。《笠翁对韵》主要内容: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分...
-
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长短句长短句是词的形式特点之一。词和唐代近体诗的不同主要还在于它是作为歌词,...
-
远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简介 远没有近义词。近义词是近一、远拼音:yuǎn释义:1、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2、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3、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4、...
-
句的组词是什么 简介 一、组词:造句、句子、绝句、诗句、名句、俳句、病句、佳句、语句、警句。二、读音:jù 三、字义: 1、用作名词,意思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组成,含有主语、述语,能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的,称为“句”。 2、用作名词,意思是:量词。计算言语的单位。 3、用作...
-
2、你的幸福、我的快乐3、你的目标,我的支持。4、你的快乐,我的努力。5、你的满意,我的付出。扩展资料对仗的特点1、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2、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
-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写作特点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和于是什么意思 简介 这里的“坐”意思是:因为;“于”的意思是:比...更...。出自:唐 杜牧《山行》原诗: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释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