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 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我们通常说其人生的四个阶段,是指20岁以后的生活。第一个阶段是南北壮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代表作:《望岳》。第二个阶段是困居长安时期,长达十年。 杜...
-
杜甫的爱国事迹 简介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
-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移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北)。唐代诗人。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应唐玄宗选贤诏,赴京应试。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长安10年。唐...
-
1 第一步:在画纸的正上方写标题《诗人杜甫手抄报》2 第二步:在画纸的左上方写小标题“杜甫简介”。3 第三步:在小标题下面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4 第四步:在画纸的右上方写小标题“杜甫作品”。5 第五步:在小标题下面介绍杜甫的一些诗词作品。6 第六步:在画纸上加上一些和诗人杜甫手抄报相关的图案...
-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 正文 1 意思: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出处: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原文: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
-
简介 四种颜色: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即黄、翠、白、青四种颜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原文:绝句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
-
诗文简介:《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
-
简介 1、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
-
wū hū!hé shí yǎn qián tū wù xiàn cǐ wū,wú lú dú pò shòu dòng sǐ yì z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后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曾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
简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和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原文:《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
-
李白有首诗说自己是“酒中仙”的,那首诗全部是怎么样的 简介 不是出自李白的诗,而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诗中提到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原文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
-
简介 赠卫八处士(zèng wèi bā chù shì)杜甫(dù fǔ)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rén shēng bù xiāng jiàn,dòng rú shēn yǔ shāng)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jīn xī fù hé xī,gòng cǐ dēng zhú guāng)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shào zhuàng néng jǐ shí,bìn fà ...
-
如何预习《表里的生物》简介 六年级下册如何预习《表里的生物》。工具/原料 语文课本 方法/步骤 1 认识生字:脆cui,组词:清脆,干脆利落。运用:下雨了,清脆的雨声像迷人的音乐,令人陶醉。拦lan,组词:拦阻,拦堵。 运用:牵衣顿足拦道,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词语理解: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造...
-
"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出自哪个朝代诗人 简介 出自《全唐诗》收录的唐代诗人李白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全诗节选如下:太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夫子特峻秀,岳立冠人曹。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骖驔红阳燕,玉剑明珠袍。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译文...
-
《长歌行》是谁写的呢 简介 《长歌行》是李白写的。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长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
-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留入云际。:草原的到处都是绿色,就象流水(波浪),一眼无尽,直到天边。其实李白的诗也是这个意思:“唯见长江天际流”,指得都是一眼看不到头。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里有一对反义词是什么 简介 反义词:枯——荣。拓展资料: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
-
因为李白是一个浪漫诗人,而且非常自信。在深夜,喝了不少酒,然后登高楼,感觉都接近天了,古人都相信天上住着神仙,而且有敬畏心里,根深蒂固,哪怕借着酒胆,也不敢高声语。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
银烛秋光冷画屏中画屏是什么意思 简介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整句意思是: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秋夕》,原文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
-
古诗杜牧的《赤壁》的赏析。简介 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停顿是什么 简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介 抒写了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业的决心。《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原文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
-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意思 简介 意思是: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之中。出自南宋陈与义《春寒》,原文为: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刮风,料峭春寒还未结束,让人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
-
踏青的简介 1 踏青,又叫探春、踏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北京民俗历来...
-
6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